左传·宣公·宣公十六年

作者:左丘明〔先秦〕
  • 原文版
  • 翻译版

  【经】

  十有六年春,王正月,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。

  夏,成周宣榭火。

  秋,郯伯姬来归。

  冬,大有年。

  【传】

  十六年春,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,三月献狄俘。晋侯请于王。戊申,以黻冕命士会将中军,且为大傅。于是晋国之盗逃奔于秦。羊舌职曰:“吾闻之,禹称善人,不善人远。此之谓也夫。《诗》曰:‘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’善人在上也。善人在上,则国无幸民。谚曰:‘民之多幸,国之不幸也。’是无善人之谓也。”

  夏,成周宣榭火,人火之也。凡火,人火曰火,天火曰灾。

  秋,郯伯姬来归,出也。

  为毛、召之难故,王室复乱。王孙苏奔晋,晋人复之。

  冬,晋侯使士会平王室,定王享之。原襄公相礼,殽烝。武子私问其故。王闻之,召武子曰:“季氏,而弗闻乎?王享有体荐,宴有折俎。公当享,卿当宴,王室之礼也。”武子归而讲求典礼,以修晋国之法。

  【经】
  【经】

  十有六年春,王正月,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。
  十六年春季,周历正月,晋国人灭掉赤狄甲氏和留吁。

  夏,成周宣榭火。
  夏季,成周的宣榭失火。

  秋,郯伯姬来归。
  秋季,郯伯姬回来。

  冬,大有年。
  冬季,鲁国大丰收。

  【传】
  【传】

  十六年春,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,三月献狄俘。晋侯请于王。戊申,以黻冕命士会将中军,且为大傅。于是晋国之盗逃奔于秦。羊舌职曰:“吾闻之,禹称善人,不善人远。此之谓也夫。《诗》曰:‘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’善人在上也。善人在上,则国无幸民。谚曰:‘民之多幸,国之不幸也。’是无善人之谓也。”
  十六年春季,晋国的士会率领军队灭亡了赤狄的甲氏和留吁、铎辰。三月,晋国向周定王进献俘虏的狄人。晋景公向周定王请求,二十七日,把礼服赐给士会命令他率领中军,并且担任太傅。在这种情况下,晋国的盗贼逃奔到秦国。羊舌职说:“我听说,‘禹提拔好人,不好的人因此远离’,说的就是这样的事情吧!《诗》说,‘战战兢兢,如同面临深渊,如同踩着薄冰’,这是因为有好人在上面执政。有好人在上面,国家中就没有心存侥幸的百姓。俗话说,‘百姓多存侥幸,就是国家不幸’,这就是没有好人在位的说法。”

  夏,成周宣榭火,人火之也。凡火,人火曰火,天火曰灾。
  夏季,成周的宣榭失火,这是由于人放火烧着的。凡是失火,人为的火叫做火。天降的火叫做灾。

  秋,郯伯姬来归,出也。
  秋季,郯伯姬回来,这是由于被遗弃送回娘家。

  为毛、召之难故,王室复乱。王孙苏奔晋,晋人复之。
  由于毛氏、召氏祸难的缘故,周王室又发生动乱,王孙苏逃亡到晋国。晋国人让他重新恢复了卿士。

  冬,晋侯使士会平王室,定王享之。原襄公相礼,殽烝。武子私问其故。王闻之,召武子曰:“季氏,而弗闻乎?王享有体荐,宴有折俎。公当享,卿当宴,王室之礼也。”武子归而讲求典礼,以修晋国之法。
  冬季,晋景公派遣士会调解王室的纠纷,周定王设享礼招待他。周大夫原襄公主持典礼,把切开的带骨的肉放在盛肉的器具里。士会暗中问这是什么缘故。周定王听到,召见士会说:“季氏,你没有听说过吗?天子设享礼有摆而不食的‘体荐’,设宴礼有把肉切成块的‘折俎’。诸侯应当设享礼招待,卿、大夫应当设宴会招待。这是王室的礼节。”士会回国以后就讲求典礼,以修明晋国的法度。

热门古籍

史记

司马迁 / 两汉

《史记》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。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,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(哲学、政治、经济、军事等)。

礼记

戴圣 / 两汉

《礼记》又名《小戴礼记》《小戴记》,成书于汉代,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。《礼记》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,儒家经典著作之一,共20卷49篇。

鹤林玉露

罗大经 / 宋代

《鹤林玉露》是宋代罗大经创作的一部文言轶事小说。此书分甲、乙、丙三编,共18卷。半数以上评述前代及宋代诗文,记述宋代文人轶事,有文学史料价值。

大戴礼记

戴德 / 两汉

《大戴礼记》,前人据唐孔颖达《礼记正义序》所引郑玄《六艺论》“戴德传《记》八十五篇,则《大戴礼》是也”之语,多谓其书成于西汉末礼学家戴德(世称大戴)之手。现代学者经过深入研究,推翻传统之说,论定成书时间应在东汉中期

左传

左丘明 / 先秦

《左传》,相传为左丘明著,原名为《左氏春秋》,汉代改称《春秋左氏传》,简称《左传》,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,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,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。汉朝时又名《春秋左氏》《左氏》。